当前位置: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 > 古典小说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发表时间:2019-11-09 12:33:39 更新时间:2022-08-07 05:17:28
儒林外史
  • 分类:古典小说
  • 作者:[清]吴敬梓
  • 状态:全本
《儒林外史》中国的白话长篇小说,自《水浒》、《三国演义》等不朽巨著问世以后,在知识分子及市民阶层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小说铺陈历史,演述英雄豪杰、才子佳人,成为明清二代普遍的文化现象,小说家的地位因此而得到奠定。但后世作品,除了不多几部能与《水浒》、《三国》并驾齐驱外,大多数在反映社会的深度上或在人物的刻划上没有很令人满意的成就。直到清代康、乾时,才出现了《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这两部在小说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红楼梦》把笔触瞄准封建豪门大院;而《儒林外史》则把锋芒射向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而且是客观的、写实的,这在中国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康
、乾年间名人吴敬梓。吴敬梓(1701一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历代显宦之家,十八岁中秀才,乾隆元年(1735)安徽巡抚荐应博学鸿词,他托病不就。生平除著有《儒林外史》外,尚有《文木山房集》。《儒林外史》所表现的正是吴敬梓亲身所历所闻,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卧闹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正因为如此,考据家们曾经把书中的人物一一与历史上真人真事相比照,推断出书中人物的艺术原形。还有人特地跑到茶馆中去体验现实,名之为“温习《儒林外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与伟大。
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不堕落暴露小说的恶趣之中。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如《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模拟《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1729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乾隆元年(1736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儒林外史》全文结局:乐,酾酒升歌。
越水吴山,烟霞渊薮,击钵催诗,论文载酒,后先相望,数十年来,愁城未破,泪海无涯。
朕甚悯旃,加恩泉壤,赐第授官,解兹慢快。呜呼!兰因芳陨,膏以明煎,维尔诸臣,荣名万年。尚飨!词曰:
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风止高梧,虫吟小檄,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本页提供儒林外史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
更多简介↓
  • 相似题材作品
  • 无相关信息
  • 读者朋友
    • 本站立足绿色健康的阅读环境,如果你发现本书包含有色情、反动等不法内容或者本书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反馈给本站....
      儒林外史-最新章节 全书已完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儒林外史-阅读导航
      分卷1 全书完
      儒林外史-分卷1
      儒林外史_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儒林外史_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儒林外史_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外史_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儒林外史_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儒林外史_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儒林外史_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儒林外史_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儒林外史_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儒林外史_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蓬公孙富室招亲 儒林外史_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儒林外史_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腹溯 侠客虚设人头会 儒林外史_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儒林外史_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儒林外史_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儒林外史_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儒林外史_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儒林外史_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儒林外史_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儒林外史_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儒林外史_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儒林外史_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儒林外史_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儒林外史_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儒林外史_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儒林外史_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儒林外史_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儒林外史_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儒林外史_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儒林外史_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儒林外史_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儒林外史_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儒林外史_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儒林外史_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儒林外史_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儒林外史_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儒林外史_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儒林外史_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儒林外史_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儒林外史_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儒林外史_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儒林外史_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儒林外史_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儒林外史_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儒林外史_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儒林外史_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儒林外史_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儒林外史_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儒林外史_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儒林外史_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儒林外史_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儒林外史_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儒林外史_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儒林外史_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儒林外史_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儒林外史_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感谢阅读,本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