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自传》内容主要有林语堂自传、弁言、少之时、乡村的基督教、在学校的生活、与西方文明初次的接触、宗教、游学之年、由北平到汉口、著作和读书、无穷的追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绪言、童年及少年时代、大旅行的开始、孔子的堂奥、道山的高峰……
《林语堂自传》书评:从林语堂的自传来看,他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好书之人。其嗜书之程度与钱钟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这种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厌恶学校教育但考试极易得高分,虽喜读书却厌恶课堂。在我看来,这两点极难做到。在学校那么多年,我只觉得读书难,书难读,上学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除上学读书之外,我根本做不了别的事。于是,我只好一而再,再而三地读下去。越读越觉得兴味索然,越读越觉得读书无用。只因我是为了尽责而读,并非为了喜好而读书。要是完全不为责任读书,非常难做到。大学里的课程安排得非常紧密,早上有课,下午有课,晚上还要上课。余下的时间连消化老师课上所讲都不够,就更不用说自己去看些感兴趣的书了。我们的老师又不像林语堂的老师那样一课十行,而是一课十章。课上来不及预习,课后来不及复习。只能在老师讲的时候拼命记笔记
,留作考试复习之用。看来要做读书人极易,做好书又能读书之人极难。
整理《林语堂自传》读书笔记,再次发现他如此生动活泼地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真正是潇洒、智慧到家了。下面是几段精彩亮点:孔子说:“声色之于化民,末也。”孔子有深沉的智慧来鉴定人生活习惯的模范,而把立法的工作留给别人。他一再表示对法律及法律的强制性的不信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伦理与政治的奇妙结合。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社会秩序之上,而社会秩序必须来自个人的修养。他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林语堂自传》全文结局:所影印的《翦拂集》、《我的话》;及近年所编《林语堂选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纪季英编《林语堂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张明高、范桥所编《林语堂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台湾金兰出版社出版的《林语堂经典名著》等。在编辑和校勘中,得以上各种版本的帮助,在此谨向各位译者、编者和出版社深致谢忱!因为林语堂的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尤其是他的英文作品,翻译甚困难,错误亦多。本书在编辑中尽力校勘,但肯定仍有不少的错误舛讹,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刘慧英。一九九四年七月.....本页提供林语堂自传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