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名著《牛虻》后,大家总感到美中不足,不知道牛虻是怎样在南美洲度过十三年的。每当读到《牛虻》第二卷卷首“十三年之后”,人们不禁都要关切地提出这个问题。作者仿佛猜透了广大读者的心思,于《牛虻》问世十三年后的1908年,又动笔写了《中断的友情》一书,描写牛虻在南美洲的悲惨遭遇及回巴黎后参加意大利亚平宁山区的暴动等不平凡经历。本书不仅回答了广大读者对牛虻在南美洲生活的关注,而且对中国广大读者也很有教益。作者告诫我们:一个革命者怎样才能达到心灵美。牛虻生活、战斗的年代虽然离我们已相当遥远,但这部书今天读起来仍会深感亲切,受到教益,获得一些可贵的启示。1897年,伏尼契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苏联作家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曾对牛虻有过高度评价。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牛虻这个人物曾影响了许多当时的青年。......
《中断的友谊》部分章节书摘:送殡的行列顺着一条泥土很厚的乡村街道慢慢地走上一座小山岗,那里有一块墓地。后边跟着几个戴白头巾的老太太,有的还哭着。遇到的人都脱掉帽子,虔诚地画着十字――这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因为侯爵夫人一向对穷苦的人是善良的
,所以人们打心眼里为她的死而感到惋惜。说实在的,在马泰尔列里・沙托地区,没有真正的穷人。贫穷这个可怕的恶魔――按人们过去的理解,它是恐怖的,又是无法摆脱的。这些妇女在年轻的时候就饱尝了它的辛酸,由于革命风暴的袭击,随着整个生活的变化,贫穷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三十三年前,它就随着劳役和盐税而消失了。城堡上空冒出缕缕浓烟,卷走了许多往事,甚至连那些还记得1789年以前的生活情况的人,现在都觉得,贫困不过是一场可怕的恶梦。&......
《中断的友谊》全文结局:这里,他马上控制住自己,好象害怕对这个直到现在还向他瞠目而视的悲剧人物略有不恭之举。“不要以为他们是有意识欺骗我们。这样想,只能是小人之见,而那些真正光明磊落的人,永远想成为善良的人,恰恰在这方面出现了不幸。他们出于怜悯,或出于对我们有幸给予他们的某种帮助,表示感激的心情容让我们,但后来,当我们最后使他们感到彻底厌烦的时候――这迟早要出现的,要知道,他们终究也是人哪――到那时,对我们来说,再从头开始生活,就会感到为时过晚了。”。“那……”马利斯开口说。.....本页提供中断的友谊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