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早期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同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一起被称为苏联20年代文学中3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毁灭》故事发生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付的敌人是日军。内容则可以算是游击队员们的成长。有三个主要人物,队长莱奋生,队员莫罗兹卡和密契克。这三个人代表着三种在游击队中的人物类型。《毁灭》描述的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一九一九年夏秋之间远东地区一支游击队的命运:莱奋生的部队受到日本干涉军和白军的追击,一面奋不顾身地战斗,一面突破敌人的包围,虽然损失了许多战士,但仍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莫罗兹卡是工人出身,他勇敢有着坚定的意志,但也带有流氓无产者习气,他作战勇敢却不知为何而战,在队伍无所事事时,他去偷了农民的瓜结果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没有“放弃”,而是汲取了批评,认识到身上的恶毛病,明白了参加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广大受苦平民(就是自己)而战斗,最后他为了这个目的献出了生命。密契克和莱奋生都是小资产者出身,两人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密契克抱着浪漫主义思想来参加革命,按书中人物所说:我们强大了什么人都来了。这几乎是一切运动
的写照。他文质彬彬,有修养有文化。可是现实是冷酷的,游击队的生活很快让其“清醒”了,如果说和平时还可以混过去,而当强大的敌人来临之时,他几乎立刻“崩溃”了。莱奋生则完全不同,他可以说是“强者”的代表,在和平时他警惕着危机,当敌人来临之时他也能够坚强果敢。其实也够心狠心辣的,他可以“毒死”走不动的战友(密契克“受不了”,道德感受到了冲突),下令抢劫农民的粮食,可是没有人认为这不对,甚至莫罗兹卡也不认为与偷瓜意义相同。就是最后在被包围之时有了一丝的慌乱,但在战友的鼓励下勇敢地下令冲锋,最终带领着十八人冲出重围。可以预见他将带领这些人继续战斗下去,直到胜利。
《毁灭》不仅描述了游击队的战斗事迹,而且着重描绘了游击队员精神上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法捷耶夫曾这样概括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在国内战争中进行着人材的精选,一切敌对分子都被革命扫除掉,一切不能从事真正革命斗争的人和偶然落到革命阵营里来的人,都要被淘汰,而一切从真正的革命根基里、从千百万人民群众里生长起来的人,都要在这个斗争中得到锻炼、成长和发展”,在革命中进行着“人的最巨大的改造”。......
《毁灭》最新章节:,迸出兴奋的人声和少女的细珠般清脆的欢笑声。河的对岸,有一排蔚蓝的山脉擎着苍天,又将支脉伸进岸边黄色的卷叶树林;从尖峭的山脊后面,朵朵略带红色的、被海水浸咸的、透明的、泡沫般的白云,涌人山谷,不住地泛泡、翻腾,好象是新挤出来的牛奶。
莱奋生用仍然湿润的眼睛默默地扫视了这片辽阔的天空和给人以面包与憩息的大地,扫视了这些在远处打麦场上的人们,他应该很快地把这些人变成亲近的自己人,就象默默地跟在后面的那十八个人一样,因此他不哭了;他必须活着,并且尽自己的责任。一九二五--二六年。。.....本页提供毁灭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