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 > 布什家族的战争 > “他不想当第二个张伯伦”

“他不想当第二个张伯伦”

作者:艾里克・罗朗 发表时间:2018-12-20 22:37:14 更新时间:2022-08-08 04:03:04

  上述几幕展示了这位总统及其政府班子的坚强决心,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巴格达的独裁者对当地甚至对全世界构成了危胁。当时的国防部长,即当今的副总统迪克・切尼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令人难以忘记:伊拉克是世界第四军事强国。这一虚假信息散布全球,大获成功。1991年底,在五角大楼他那间窗子全部朝向波托马克河的办公室中,切尼接受了我的长篇采访。这时距他离任只有几个月了。他端坐在一张庞大的木制办公桌旁,那是一战中珀勋将军用过的写字台。在我们谈话过程中,我一度问起:“您确实认为伊拉克拥有世界第四的强大军 队吗?”他沉默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想,我们估算的时候可能稍有偏差。”

  布什的一个幕僚宣称:“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搞绥靖政策,不管怎样,布什可不愿像他那样。”然而,被精心掩盖的事实却是:尽管布什在海湾战争中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但在数年中,他所采取的立场与张伯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对萨达姆政权及其多次勒索听之任之,还向其提供资金、装备,对其支持、巩固。这一切完全不为人知。就像美国社评人威廉姆・萨费尔所说的:“一个民主国家负责决策的领导们利用权力制度上的弊端秘密地强化一个独裁暴君的军事力量,这是莫大的丑闻!”

  当本・拉登在阿富汗抗击苏军的时候,只能按照美国,尤其是布什及其幕僚的意愿生存、发展,萨达姆・侯赛因也是如此。这一分析引出了一个至今仍无答案的问题:如果没有美国的怂恿支持,萨达姆・侯赛因会入侵科威特吗?《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一次出色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对所谓的“伊拉克门”事件都缄口不言(唯一的例外是道格拉斯・弗朗茨和莫利・瓦斯所在的《洛杉矶时报》),作者拉斯・贝克写到:1990年8月2日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时,很少有记者会问,伊拉克从哪里得到足够的军事力量来发动这次入侵呢?

  一切都从1982年开始。当时罗纳德・里根主宰白宫,乔治・布什是副总统。两伊战争已经爆发两年,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1982年5月,伊朗在其境内击溃了伊拉克的进攻,凭迫使伊拉克军队败退国内;6月,伊朗开始向伊拉克境内大举进攻,巴格达在军事上受挫,令华盛顿及其当地的主要盟友们--海湾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巴格达迅速败北、萨达姆政权随之倒台。

  当年白宫做出的第一项决定就是,将把巴格达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中删除。据五角大楼负责反恐计划的官员诺埃尔・科克所说:我们当时收到的情报都表明,巴格达仍在一如既往的支持恐怖主义活动。

  这一情况六年后仍未改变。1988年,助理国务卿约翰・怀特―黑德在书中写道:“尽管名单中删去了巴格达,但它仍是那些人所周知的恐怖分子们的避难所。”他同时又引用了阿布・阿巴斯的例子,此人曾经劫持过阿西尔・劳罗号游船。同样又是在1982年,阿布・阿巴斯决定从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盟国过境,向伊拉克运送军火。这些军火从约旦、埃及……以及科威特发出,秘密运至巴格达。在巴格达收到的物资装备中,有60架“民用”的“休斯”直升机,只需几个小时他们便可被改装成军用飞机。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用来为作物喷洒农药的“贝尔”直升机。

  这些装备,在1998年被用来对库尔德人村庄哈拉巴亚实施化学攻击,结果造成500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

好书呀免费小说

书籍 【布什家族的战争】 经网络收集整理,仅供读书爱好者学习交流之用,【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https://www.russia.org.cn
上一章 返回本书 下一章 设置 加入书签
友情提示:←左右→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书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