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这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是金大侠自言最喜欢之大作。这部小说创作于1969-1972年间,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1644-1689年),《金庸作品集》之一,它是一部悲剧性的英雄史诗,其主人公也不是昔日一剑一萧笑傲江湖的侠义英雄,而是一个出没于妓院与宫廷的泼皮小流氓——韦小宝,不小心参与了因争夺四十二章经内宝藏,汉、满、蒙、藏民族之间的大决战。此书是金庸的“封刀”之作,篇幅最长,风格也最为独特。讲述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表现了民族统一的思想。他不会任何武功,却因机缘巧合闯入了江湖,并凭其绝伦机智周旋于江湖各大帮会、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令人于捧腹之余更进一步深思其口才与机敏。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
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韦小宝笑称自己“不学无术却处处有术”,他靠着这不学之术在太监、钦命大臣、帮会堂主、和尚、甚至七个美女的共同老公这些角色上游刃有余。这个人物挑战了真实的人性,说明武功和权力不是这世上唯一的可取之道。
《鹿鼎记》是金庸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小说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问鼎”的“鼎”,因此,从名字上看,《鹿鼎记》就和政治、权力斗争是紧密相连的。可见,金庸在这部小说中仍然深深地关心着政治。《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中说:“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鹿鼎记》书后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机密奏折》,他说道:“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家都说蛮夷戎狄、五胡乱华、蒙古人、满洲人侵略中华,大好山河沦亡于异族等等,这个观念要改一改。我想写几篇历史文章,说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数派执政,谈不上中华亡于异族,只是‘轮流做庄’满洲人建立清朝执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这些观念我在小说中发挥得很多。希望将来写成学术性文字。”
陈近南是大义凛然的人,韦小宝对他怀着如对父亲的尊敬,所以在陈近南面前他既有孺子可教的姿态,也有紧尊师命的精神,这最能满足陈近南这种有理想,渴望影响别人的人“济世”的心理诉求,所以也深得陈近南的信任。而康熙则不一样,平时养尊处优,万人之上,缺少的是一个能和自己没有拘束和羁绊的知心朋友,而韦小宝正是抓住康熙这种心理,无所忌言,直话笑话粗话都能讨康熙欢心;而且康熙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的很多想法与世俗不同,这些想法他既希望得到旁人的承认又不敢轻易透露给别人,于是韦小宝就占了便宜,甭管他懂不懂,每次他都和康熙一个鼻孔出气,拍马屁又拍到康熙的心窝里,再加上他又确实办事得力,总不会让康熙失望,所以能得到康熙的兄弟般的友谊。洪教主也是韦小宝的上司,但韦小宝对他更多的是利用而毫无感情,再加上他又爱慕虚荣喜欢听吹捧的话,所以韦小宝只需要脸皮厚地海夸几句,也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金庸小说至此刷完,想起了刷完《追忆似水年华》时的心情,终归是恍如隔世。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来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你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甚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查问不得要领,何以闷闷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又任江宁织造,命其长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后经陆钓雪考证,韦小宝为有史可证的第一位“食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的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台湾人为了纪念他的捐款,遂将ビーロボカブタック翻译为《铁甲小宝》以为纪念,天地会更是良心发现,在九龙建立洪门规定一夫多妻
讲述了出身于妓院的少年韦小宝,凭一时之勇搭救了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又阴差阳错地假冒小太监,成为少年康熙驾前红人;他既是天地会总舵主的关门弟子,被寄予反清复明重任;他又艳福齐天,娶得七个如花似玉的夫人;他不肯反清,只因当今皇上是好朋友小玄子;他不肯剿灭天地会,只因不愿坏了江湖义气;他不学无术,却是天下好运的小无赖;他建功无数,却懂得功成身退。
《鹿鼎记》是金庸封笔前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最不”武侠”的一部。它反武侠、反爱情、反英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金庸自己很看重《鹿鼎记》,多次在访谈中表示它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读者则往往并不买账,或者觉得《鹿鼎记》不如其他金庸小说好读,或者发现不了它的精彩。
《鹿鼎记》男主人公韦小宝可是有七个老婆的大魔王,下面看看金庸大师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有一次,韦小宝带着七个老婆,在通吃岛上埋葬祭拜师父陈近南。韦小宝很伤心,见黄土盖住了师父的身子,“忍不住又放声大哭。”其它几个夫人也一齐跪下,在坟前行礼。这时金庸忽然写了一句建宁公主的另类表现:她和韦小宝其他夫人反应都不一样,而是这样的——当下委委屈屈的也跪了下去,心中祝告:“反贼啊反贼,我公主殿下拜了你这一拜,你没福消受,到了阴世,只怕要多吃苦头。”
《鹿鼎记》小说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小说写的是主人公韦小宝在清朝康熙年间的种种奇遇。韦小宝除了和天地会、神龙教、王屋派等江湖团体有交往之外,还和康熙年间的各种大事都有交集,有的还甚至是参与者。他也与康熙年间的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康熙帝、鳌拜、索额图、吴三桂、陈圆圆等打过交道,甚至诸如顺治帝、李自成等有着生死之谜的人物有交集。韦小宝从进入清朝官场,摸爬滚打数年,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官场哲学。他市井无赖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有的时候处理事情完全靠自己耍无赖达成,其中也暗合了官场的生存之道,有的情况下是会给严肃的官场带来一种新鲜的感觉。纵观整部《鹿鼎记》,尤其是韦小宝与多隆、索额图、康亲王、施琅等人的交往过程确实有种“官场现形记”的味道。
一部《鹿鼎记》描述了中国残酷的权利斗争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满了尔虞我诈的阴谋。以韦小宝的学识尚不足以知万分之一,可他却在俄国帮助索非亚发动了政变,改朝换代。他知道,当皇帝就要靠“打”,就是“抢钱抢女人”,这是多么深刻的讽刺。第五十回里,金庸创造发挥,叙述顾炎武、查继佐等劝韦小宝当皇帝,不止韦小宝一惊,我亦一惊。但一想,的确如此,历史上,刘邦、石勒、郭威、朱元璋不都是流氓、强盗出身么?小流氓韦小宝当然也做得皇帝,只要对百姓好一些,又何必在乎是谁呢?这沉重的黑色幽默~!韦小宝说过:“皇帝要我剿天地会,天地会要我杀皇帝,他奶奶的,老子不干了。”说完感到无比轻松自在。对历史的阴沉黑暗,对人间的冷暖凄凉,《鹿鼎记》有深刻的讽刺与洞察。
年少时读《鹿鼎记》,直笑的肚子都破了,后来又黯然,觉得天地悠悠,我们总是接连不断的遭遇失败,总是自己不够圆滑,不够世故,不够适应这个世界,可这次,我再读一次《鹿鼎记》,才发现,原来没人能够适应这个世界。还是那句话,你选择不了生活,只能被生活逼着做出选择。世事纷纷,没人逃得脱命运的摆弄,浩浩荡荡的一百四十万字,不过是为了讲这样一个沧桑的人生道理给你听。......
《鹿鼎记》结尾:;修订的工作开始于一九七○年三号,到一九八○年年中结束,一些是十年。当然,这中间还做了其他许多事,主要是办《明报》和写《明报》的社评。遇到初会的读者时,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自己哪一部小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所以常常不答。单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又常有人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欢他们的不同意。一九八一.六.二二。.....本页提供鹿鼎记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