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 > 古文典籍 > 礼记注释

礼记注释

发表时间:2020-01-13 21:30:50 更新时间:2022-08-07 05:18:52
礼记注释
  • 分类:古文典籍
  • 作者:佚名
  • 状态:全本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2,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
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礼记注释》结尾:导因素将各部分贯穿在一起,使各个部分服从主导因素。在一个国家中,国君是主导因素,臣民在国君领导下各司其职。在一部音乐中。基调是主导因素,各种表现手段都要服从基调。秩序是人为的,甚至有时是强制性的,这与老庄所主张的自然无为相对立。自然无为主张自然而然,自自然然,反对人为地设置等级、界线、规则、制度等等,合乎自然便是合乎天地宇宙之道,是最高的和谐。很难说主张秩序与追求自然有什么是非之别,这是两种不同的宇宙观、社会和人生理想。也许,这两者的中和还是一种理想晚界呢既有人为的秩序,又追求自然的旨趣;既强调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无为而治;既遵守礼仪制度,又不完全受它约束。二者之间真可以进行对话。.....本页提供礼记注释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
更多简介↓
  • 相似题材作品
  • 无相关信息
  • 读者朋友
    • 本站立足绿色健康的阅读环境,如果你发现本书包含有色情、反动等不法内容或者本书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反馈给本站....
      礼记注释-最新章节 全书已完
      夫乐者乐也(1)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 钟声铿,铿以立号①
      礼记注释-阅读导航
      分卷1 全书完
      礼记注释-分卷1
      礼记_《礼记》简介 礼记_敖不可长① 礼记_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1) 礼记_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 礼记_曾子寝疾(1) 礼记_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 礼记_子柳之母死(1) 礼记_成子高寝疾(1) 礼记_晋献公之丧(1) 礼记_吴侵陈(1) 礼记_知悼子卒(1) 礼记_陈子车死于卫(1) 礼记_卫献公出奔(1) 礼记_战于郎(1) 礼记_孔子过泰山侧(1) 礼记_鲁人有周丰也者(1) 礼记_齐大饥(1) 礼记_晋献文之成室(1) 礼记_季孙之母死(1) 礼记_阳门之介夫死(1) 礼记_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 礼记_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礼记_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 礼记_发虑宪① 礼记_玉不琢不成器① 礼记_虽有嘉肴① 礼记_古之教者① 礼记_大学始教(1) 礼记_大学之教也(1) 礼记_今之教者(1) 礼记_大学之法① 礼记_学者有四失(1) 礼记_善歌者(1) 礼记_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 礼记_凡学之道(1) 礼记_善学者① 礼记_记问之学(1) 礼记_良冶之子(1) 礼记_古之学者(1) 礼记_大德不官(1) 礼记_凡音之起(1) 礼记_乐者,音之所由生也(1) 礼记_礼以道其志(1) 礼记_凡音者,生人心者也(1) 礼记_乐者,通伦理者也(1) 礼记_乐由中出(1) 礼记_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 礼记_乐者,天地之和也(1) 礼记_昔者舜作五弦之琴(1) 礼记_天地之道(1) 礼记_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1) 礼记_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 礼记_土敝则草木不长(1) 礼记_德者,性之端也(1) 礼记_钟声铿,铿以立号① 礼记_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 礼记_夫乐者乐也(1) 感谢阅读,本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