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10卷。明杨继洲(济时)撰,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操作手法等,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针灸大成》为明·杨继洲著。全书凡十卷。卷一集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的原文,以论述针灸源流。卷二、第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主要为针刺补泻手法。卷五为井荣俞经合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等时间取穴方法。卷六、卷七详述十四经络、经穴及经外奇穴的部位、针灸方法及主治病症。卷八分类介绍各种病症的治法和选穴。卷九采撷名医刺法、灸法并记载杨氏医案。卷十附论小儿按摩及儿科疾病的诊断。
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由于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使得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
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卷1首载仰、伏人周身总穴图,针道源流,次载《针灸直指》,包括选自《内经》、《难经》17篇有关针灸论述;卷2为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卷3为五运、六气歌、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歌、中指取寸、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等;卷6、7为五脏六腑、十四经穴之主治、经穴歌、考证法、奇经八脉、经外奇穴等;卷8载《神应经》穴法及诸风、伤寒、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卷10附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
《针灸大成》不仅有杨氏家学之粹,而且集明代以前针灸文献之精华,资料丰富而珍贵,并切合临床实用,对针灸学术的保存和弘扬,功绩巨大,影响深远,一直被奉为针灸学者所必备之书。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首次刊行以来,屡次重刊、重印,砚存版本约50余种。杨继洲由于祖上与父辈收藏医籍甚多,因此有机会取而读之。经多年研习,很有心得,但是“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因此将祖父纂修的《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予以“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曰《玄机秘要》。赵文炳为《针灸大成》所写的序言记载,万历年间,赵文炳患痿痹之疾,多方延医诊治,“日试丸剂,莫能奏效,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之后,杨向赵出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书稿,赵文炳始悉杨氏精于针灸之渊源,并表示愿资助其将所著付梓刊行。但杨继洲认为书稿内容还不完备,还需从更多医籍中广泛参考吸收针灸学之论述。因此,在靳贤的协助下,又从《医经小学》、《针灸聚英》、《标幽赋》、《金针赋》、《神应经》、《医学入门》、《古今医统》等20余种医籍中,节录部分针灸资料予以编辑及注解,考绘“铜人明堂图”,并附以自己的针灸治疗病案,编撰成《针灸大成》。
杨继洲,又名济时,约出生于公元1522年,卒于公元1620年,三衢(今浙江衢州)人。年幼时习儒,成年后因遭到上司迫害而弃儒习医。杨氏由于祖上与父辈收藏医籍甚多,因此有机会取而读之。经多年研习,很有心得,但是“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因此将祖父纂修的《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予以“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曰《玄机秘要》。后又编撰成《针灸大成》一书。杨继洲因医术高明,针药兼精,曾任明世宗侍医、太医院医官等......
《针灸大成》最新章节:多气多血经须记,大肠手经足经胃。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阳明。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厥阴。.....本页提供针灸大成全本免费在线阅读,喜欢的书友可点击【ctrl + D】收藏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