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24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及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亦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博士,香港新闻文艺界的杰出创业者及评论家,以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1993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报创办人,并着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武侠小说.博士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
金庸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台北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名誉教授,并任英国牛律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兼任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共计十五部,用一句话描述既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傲骨气节的忠良,他不满外国人欺负中国人,当时有民众烧教堂,作为官员的他为维护民众,带头辞职以平息事件。金庸受祖父影响,明白一定要读书,才能解救民族苦难,故他尤爱阅读关于历史的书籍,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等。影响金庸至深的另一人,就是其父查枢卿。查父在金庸年幼时,每天将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剪存给他看,令他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主动追看《水浒传》和《七侠五义》等著作,为日后撰写武侠小说奠下根基。
查家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徐家则是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金庸生母徐禄是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最小的堂妹。1914年,徐禄与查枢卿结为夫妇。成亲以后,徐禄与查枢卿感情笃深,先后生下长成的有查良铿、查良镛、查良浩、查良栋、查良钰五子和查良琇、查良璇二女。1937年,徐禄因患急性菌痢而病亡,这一年,金庸只有13岁。
金庸一生结过3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1947年,二人在杭州相识。金庸拜访同事的朋友杜冶秋时,邂逅了时年17岁的杜家小姐杜治芬,后双双坠入爱河。1948年,金庸南下香港前夕,匆忙赶到杭州正式求婚。后来杜治芬也去了香港,金庸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她,她寂寞无聊,过得不愉快。最后她回了中国内地,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新闻记者,他们于1956年5月1日结婚。金庸草创《明报》,备尝艰辛,朱玫与他患难与共,还曾变卖首饰支撑《明报》。等到事业成功,婚姻却出现裂痕。金庸与朱玫共生育二子二女。
金庸的第三任妻子叫林乐怡。1976年,金庸与朱玫感情破裂,主动提出离婚,并娶年轻二十九年的林乐怡为妻。她认识金庸时才十六岁,比金庸小二十多岁。他们俩是在扎角丽池一间酒店里擦出爱的火花的。
金庸将其作品及其人物形象有机地融入到鲜明的历史背景之中,如《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为南宋初年,宋、金对峙,以及蒙古崛起的这一时段。《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为宋、辽、西夏以及大理等几个政权纵横交错的时代。《鹿鼎记》描写的则是清朝初年,满汉民族冲突的剧烈矛盾。同时,金庸先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将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纳入到其文学作品之中,如完颜洪烈、岳飞、大理段氏、朱元璋、康熙皇帝、顾炎武等等,这些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交相辉映,虚实相加,使小说更加真实生动,读者更容易接受整个故事,不会令人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
纵观金庸的所有作品,除个别小说之外,大多数人物形象均有很强的相似之处,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以及《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等,虽然他们的性格有所差异,但他们均是武功高强,怀有一颗报国之心的英雄。再如其中的黄蓉、任盈盈、赵敏,以及阿紫等女性人物,均属于武功高强,且均有很强后台的厉害角色,或是父亲,或是师父,她们与普通女子相比,在性格和行事方面均属于异类,被世人列为“妖女”的范畴,但又都具有浓厚的侠骨柔情,虽然表现形式有所差别,但均殊途同归。
金庸小说中的女性有两个共性,这此女性都是古代重情的“豪女”。中国的古代女性虽然比较重情重情,但是会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女性的情感却只能深理于心中,即使到了待嫁年岁,也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如果传统女性去大胆地追求爱情,这样不但会被认为是有伤风化,更会被旁人说三道四,即使有人敢于追求白己的爱情,一也会受到家人的惩罚,最后难免被人冷嘲热讽,最后落个身败名裂的结果;但是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女性相比却有很大的差异,现代的女性追求爱情,却被认为是潮流,还能得全社会的广泛赞许和认可。
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金庸在行文时很会玩“花样”,像元好问的《摸鱼儿》、丘处机的《无俗念》、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侠客行》等都运用得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金庸在回目上为了小说的古典意境所做的装潢更是心机用尽,他在1978年10月《天龙八部》修订本的后记中写道:“曾学柏梁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中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③他还颇费周章的在先祖查慎行的七律中选了五十行对句作为《鹿鼎记》的回目。不过,金庸也在几本书中没有坚持这种通俗文学固有的思维惯性,殊为恨事。尽管如此,金庸在回目上的成就还是鹤立鸡群,试看《天龙八部》四十一——五十回的回目:“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这一曲气吞万里如虎的《水龙吟》于细微处峰回路转,英雄侠义与儿女情长互为映衬,真是“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
在金庸的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大多敢爱敢恨型;与此同时,金庸作品中的有此女性人物不仅渴望爱情,还体现出对传统贞节观念认同。对于这种这种矛盾情形,一也就是女性的传统与现代两种特性在女性人物中的体现。这种传统与现代共存即可以体现在一个女性人物的身上,还可以表现在不同女性人物的身上。然而,哪里有矛盾哪里就会有冲突,有冲突的作品会更加吸引读者。比如在《神雕侠侣》这部小说中,小龙女这个人物就是传统文化中仙女的形象,其不仅貌美如花,还武功高强。然而其对于爱情,她却能不顾别人的流言蜚语,爱上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杨过,对于这种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勇气只有现代女性才会有,而小龙女竟然一也具备,真是不得不让人钦佩。金庸的这种女性创作观念,不但可以很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还让读者读得津津有味。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效果,可能就是因为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传统与现代特征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这样既可以顺应故事情节,还可以顺应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会陶醉在小说中,让人流连忘返,致使金庸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读者在金庸的著作中真正的看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女性身影:可以明显看出,这此女性具有疯狂的一面,当然,相比之下,女性传统的一面居多。